讲好工匠故事 | 以菜为纽,心系传承——记威海技师学院实习指导教授、齐鲁首席技师刘杰明


 

今天,让我们走近刘杰明,聆听他的工匠故事。

 

 

中共党员,威海技师学院烹饪一体化教师、实习指导教授、山东省餐饮与住宿协会首席技师、威海市中式烹调专业技能竞赛考评委员会评委和技术指导、智能餐饮装备研究院主持工作副院长、威海市餐饮协会常务理事、威海技师协会副会长。先后获评威海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个人、威海市有突出贡献技师、山东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等称号,2019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“齐鲁首席技师”荣誉称号。个人取得发明专利1项,实用新型专利11项,外观设计专利7项,国家级论文10余篇。智能餐饮团队共申报专利73个,已通过申请各项专利43项。

 

躬身育人  培育鲁菜人才

1986年,刚毕业的刘杰明被分配到了荣成机关招待所工作。两年后,荣成县技工学校(威海技师学院的前身)烹饪专业开始建立,因表现优秀,刘杰明经过层层选拔,被调到技工学校任教。

“在学校和在招待所工作是不一样的。”刘杰明如是说。“在招待所,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,而在学校,你除了自己会,还要知道怎么让学生会。”在教学过程中,他坚持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,以学生为中心,根据具体的课题和工作任务设计和安排教学工作,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统一。“咱们技工院校的学生,动手能力是最重要的。”除了课堂上的动手实操,还安排学生到对口酒店、宾馆进行实习,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。与此同时,刘杰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,坚持以赛促训、以赛促教。“带学生参加比赛是一件非常锻炼人的事情。”作为指导老师,他需要提前研判行业趋势,从菜品的选择和搭配、面点的选用、烹调的技法、摆盘的风格,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推敲、反复尝试。1997年至2004年,刘杰明带领学生参加威海市院校技能大赛,连续7年取得团体第一名、个人前三名的好成绩。

 

育人先育己,立德先立人。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,刘杰明总是严格要求自己,并注意身体力行,言传身教。“很多来技师学院就读的学生一开始都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的,作为老师,就是要把他们纠正过来,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技能人才。”因此,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,鼓励学生树立实干兴邦、技能报国的伟大理想,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,以技能立身,以技能报国。30多年来,他培养了学生、徒弟2000多人,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,很快便适应了工作状态,并逐渐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。

 

潜心研究  勇攀技术高峰

2000年10月,刘杰明担任烹饪专业教研组长和学校教务科副科长,深感责任重大的他越发感觉到知识的欠缺,通过自学先后在天津商学院大专班、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班学习,不断提升学历,扩展视野。

在鲁菜的研究和创新上,刘杰明也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。无数个日夜,他一头扎在实训室里,开发新菜品,研究新技法,潜心钻研鲁菜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。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工作三十余年,刘杰明申请了4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,参与主编并出版了2本专著,在国家级刊物发表3篇专业论文。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,为他以后担任学科带头人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。在他的带领下,威海技师学院的烹饪(中式烹调)专业成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建设项目、威海市示范专业;烹饪(中西式面点)成为威海市示范专业、威海市示范实训基地。

 

随着社会的发展,数字化、智能化走进各行各业,尤其给餐饮等传统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。威海技师学院认识到智能餐饮的研发势在必行。2017年,威海技师学院与哈工大(威海)合作创建威海智能装备研究院,任命刘杰明担任副院长,主持餐饮装备的研究工作。在任期间,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烹饪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,大胆创新、勇于突破,带领科研人员和专业教师,认真研究当前智能餐饮模式,结合鲁菜特点,研究开发出多台智能餐饮装备,有效提升了菜品制作的效率,为中餐走向标准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、国际化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 

2020年,以刘杰明名字命名的“威海市刘杰明技能大师工作室”在威海智能制造培训基地开始申报建设。刘杰明率领工作室攻坚克难,以智能餐饮装备研究为主,以技能培训、技能大赛和创新指导为抓手,进一步提升业务工作水平。工作室成立至今,共研发新产品、新成果、新技术14项,取得专利25项,发表论文、专著等27项,连续多年组织参与省市级大赛并斩获大奖,为企业培训专业人员近千人。

 

埋头实干  服务经济发展

威海技师学院的烹饪专业是威海市示范专业,在烹饪行业中享有较高声望。作为烹饪专业学科带头人,刘杰明长年专注于本土菜系的研究和开发,尤其是当地食材的开发使用,研制出了大量具有胶东特色的风味菜肴和特色筵席,如文化主题筵席“山情海韵宴”“中国烹饪学府宴”等;顺应社会发展,对传统胶东美食进行改革创新,如改进“油爆海螺”和茸泥菜肴的制作等;研制新工艺、新菜式,为胶东美食的发展传承和创新作出突出贡献。刘杰明还将研发成果积极运用到企业中,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他还应邀担任多家企业顾问,与研发人员共同攻克技术难关,帮助企业走出困境,受到企业和政府部门一致好评。

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、助在岗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是威海技师学院的两大职责。除了做好在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外,刘杰明还长期从事烹饪行业教育培训工作,积极参与学院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,培养中、高级中式烹调师、中西式面点师等专业技术人员2300多人,培养技师、高级技师300多人。其中齐鲁首席技师1名、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1名、荣成市首席技师2名,为荣成、威海及省内知名宾馆酒店培养一大批高质量人才。刘杰明还主持和参与了山东民俗饮食商业开发研究工作,积极探索山东省民俗饮食的挖掘、民俗饮食品种的技术研究、民俗饮食评价和商业开发等,对弘扬山东民俗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

在谈及未来的工作计划时,59岁的刘杰明坚定而兴奋,大有一种非做不可的气魄。当最后问他什么是“工匠精神”时,他非常认真地说:“在我心里,工匠精神就是不断追求,不断进步,做到最好。只要身体允许,只要学校需要,我会继续干下去,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