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眸2024 | 现代服务系亮点工作回顾


前言

岁月更替,华章日新。2024年,我们经历了挑战,也收获了成长;我们见证了变革,更参与了创造。这一年,在学校联合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我们用实干担当再谱“人民满意教育”新篇章。为了共同铭记那些以教学创新引领质量提升、在科研探索中屡创佳绩、于细微之处彰显人文关怀的“平凡”又“不凡”瞬间,也为了激励每一位为学校发展倾注心血、挥洒汗水的师生肩负荣耀与责任继续前行,让我们一起盘点各部门亮点工作,致敬每一位奋斗成长的职教人。

推进教学深改革,赋能专业新发展

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学一体化改革要求,紧紧围绕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,积极完善工学一体化课程及相关材料。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,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需求,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,确保工学一体化课程有的放矢地在专业教学中展开。

 

 

实践教学案例

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组织学生去福利中心开展岗位见习,让学生亲身感受康养照护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。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,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方向。平面设计专业充分发挥专业特色,联合校企合作单位威海邮政开展真实实训项目。学生通过设计真实宣传邮票与簿册,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,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。电子商务专业邀请电商合作企业专家入校为学生讲解直播知识,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从事本职业所需的职业资格要求,坚定学好本专业的信心。

 

 

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,不断优化调整专业设计。一方面定期进行专业评估,淘汰落后专业,集中力量发展与市场经济结合紧密的专业;另一方面深入企业进行调研,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,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,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市场竞争力,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。

 

 

以赛促学强本领,以赛促教助提升

将竞赛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和教材中,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。例如,将竞赛项目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,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实际项目的操作流程和要求;组织竞赛经验分享会,让参赛师生分享竞赛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,激发全体师生的学习和创新热情。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,为师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能力的平台。王林林、周燕获第五届山东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第四名(二等奖);董丽军、王丽雅获第五届山东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第八名(三等奖);李琳获2024 年山东省“技能兴鲁”职业技能大赛第六届山东省电子商务师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(一等奖)。

 

 

 

 

提升教师队伍质量,助力学生成长成才

深入开展教研教改,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、教学改革等活动。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研讨会,分享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,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。

组织教学观摩、教学听课等活动,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。通过学习教法经验、发现不足等方式,不断改进教学;通过建立教学反馈机制,及时收集师生意见建议,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。

 

 

高度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,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、交流研讨等活动,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。如邀请教育专家进行教学方法讲座,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等,通过这些活动,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,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。

 

 

积极开展企业走访调研,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。既能充分了解企业用人需求、薪酬、福利待遇等具体情况,又可以将企业的实际经验和技术带回课堂,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。

 

 

加强课程思政建设,细化学生管理工作

注重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,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。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,如职业道德、创新精神、社会责任等,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;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,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。

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,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素材。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,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和成果,推动课程思政深入发展。

进一步细化学生管理工作,完善系部和班级管理体系,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细化班级量化考核机制、任课教师问题反馈机制以及重点学生管理档案等,做到有迹可寻,有据可依;每周对班级突出以及代表性问题进行备案,梳理总结特点规律,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;结合节日、时事等节点热点,开展系列强化思政活动,营造良好育人环境。

 

 

深化产教融合,培育双高人才

系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,围绕“聚焦技能、提质增效、凸显特色”创新教学模式,通过安排实地考察、短期见习等实践活动,与联桥公司、卡尔电气、那香海集团等名企合作,让学生在真实职场中学习,提升专业技能;同时,重视毕业生就业,积极拓展渠道、完善服务体系,推动高质量就业,为就业工作优化提供支撑。

 

 

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2025年,现代服务系将一如既往秉承着对教育的热爱,脚踏实地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